中國異議作家張先痴2月21日在成都去世,享年84歲。他因被打成右派,以及後來的“反共投敵罪”,先後被勞教、服刑長達23年。1980年代初期獲得平反後,他撰寫了關於他被勞教和服刑經歷的格拉古三部曲《格拉古軼事》、《格拉古實錄》和《格拉古夢魘》。
據獨立中文筆會2月22日的簡短消息,該會成員張先痴先生的告別儀式將於2月23日在成都北郊殯儀館舉行。
獨立中文筆會星期五發布一則介紹說,張先痴原名張先知,20歲後以張先痴為筆名寫作。
張先痴出生於民國時期的官宦家庭,早年就讀於教會學校時接受了西方式教育。1949年他與家庭決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二野戰軍,隨後加入共青團。1954年“被復員”到四川省南充縣政府民政科工作。
1957年,張先痴在反右運動中因為向黨提建議而被劃為“右派”,並因“不認罪”而被定位成“混入革命陣線的極右分子”而被判5年勞教管制。張先痴勞教期間修鐵路3年7個月後,因不堪忍受飢餓與肉刑而越獄逃跑,兩個月後被抓獲,並以“叛國投敵罪”被判刑18年,隨後押往四川大涼山雷馬屏勞改農場勞改。1980年8月,46歲的張先痴獲得“徹底平反,無罪釋放”,並被回复公職。
在四川成都的活動人士,前《文化人》主編、民間組織“綠色江河”副秘書長譚作人,是張先痴的生前好友。他說,張先痴先生的經歷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經歷的典型,很值得同情:
“張先生的這三部作品屬於是中國右派歷史的見證,他是一位異議作家。但以我對他的認識來看,他生平的最精彩部分是08年後,他對中國憲政和民主的渴望和追求。”
獨立中文筆會的介紹說,出獄後的張先痴反思命運,對歷史與政治、理想與現實、人性與良知、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有了全新的認知和感悟,並決心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以紀實性文學呈現世人。於是創作出版了《格拉古軼事》、《格拉古實錄》和《格拉古夢魘》的格拉古系列三部曲。
獨立中文筆會的悼詞指出,格拉古可謂中國式古拉格之稱。《古拉格群島》是俄國作家索爾仁尼琴的知名著作,揭露了斯大林時期前蘇聯的極端殘忍、恐怖和黑暗。張先痴的這三部曲以真誠懺悔精神和驚人的真實細節而為後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右派”煉獄紀實文本。
中國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歐陽懿,就張先痴的格拉古三部曲和生平評價說,張先痴屬於異議作家,而且他晚年期間渴望在中國實現民主憲政,並作出了相應的努力:
“他的三部作品是中國反右鬥爭和’右派’人士經歷的歷史見證。而以我對張老師的了解來說,他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是2008年之後對民主憲政的渴望和努力。”
張先痴是八九民運的積極參與者,也是《零八憲章》首批簽署人之一。他曾在2009年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席中國“反右運動”研討會,並發表精彩演講。晚年時期的張先痴依然熱心公益,還經常參與各種民間維權活動。
譚作人表示,張先痴的三部曲不僅僅是對反右期間知識分子所受之苦的紀實,而且他還就國家和民族前途作了探討:
“從民國追求進步的青年,到新中國的知識分子,到最後的政治反對派,張先生的經歷是中國知識分子總體經歷的典型。對他的經歷,我是非常同情的。”
獨立中文筆會的悼詞說,張先痴是中國極權政治的典型受害者,是“右派”群體苦難經歷的傑出寫作者,是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者。
文章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