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長江蜿蜒六千三百公里,歷來在運輸、水利、灌溉等行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幾十年間,長江沿岸的經濟發展也導致這條“母親河”成為了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為整治長江流域欠佳的水質環境,中國政府將在未來兩年時間清查和整治長江排污口。
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中國生態環境部上週在重慶召開了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啟動會。根據部署,這項行動將覆蓋長江經濟帶的沿江十一個省市。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夏青從1978年起涉足國家水環境研究,主持了長江、黃河等五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工作。他在與本台記者談到這項行動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我非常興奮,(因為)我等了四十年。”
他介紹說,水資源的利用由四個環節組成:用水、排水、入河、河中水質斷面是否達標。在過去,用水和入河是由水利部監管的,而排水和水質監測是由環保部監管的,所以這個自然規律的循環被人為切斷了。去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以後,原本屬於水利部的排水監察工作轉入了生態環境部,這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的環保工作環節。
記者註意到,在這項行動啟動前,中國政府就已透露了動向。上個月,生態環境部、發改委聯合印發了《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對未來兩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喪失使用功能比例等數據制定了指標,計劃還提到了排查整治排污口的工作。
水污染形勢嚴峻
由於長江流域環保工作長期缺乏統籌,其生態環境正加劇惡化。去年數據顯示,長江沿岸分佈著40多萬家化工企業,並已形成了近60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長江乾流六成水體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中下游最為嚴重。
中國環保人士、“淮河衛士”負責人霍岱珊表示,政府在2016年開始全面推行的河長制,讓他看到了治理長江生態環境的希望。河長制旨在省、市、縣、鄉四級明確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領導相應河湖的環保工作。他說,清查排污口是必由之路,只有搞清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我認為,這套方法沒有問題。至於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做哪些工作和它帶來的作用,我寄希望於公眾參與,能夠在公眾參與的過程中解決水污染的這些具體問題。最終,水污染是可以治理的。”
《法制日報》還引述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呂忠梅說,江蘇、安徽、湖北等多省都希望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業,以提振經濟。
對此,中國環科院原副院長夏青強調,對長江水道的有效利用並不意味著對經濟發展說不:
“首先,要很好地利用長江水道並不是不能發展生產型工業,而是怎樣控制它們排放的污染物不要造成長江水質的破壞。所以這應該是如何在發展和保護之間協調的問題,(兩者間)並沒有根本性的矛盾。”
近幾年,中國政府加強了環境保護方面的執法力度。日前,中國最高檢檢察委員會委員張志傑表示,2018年以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檢察機關共批捕了近5000名破壞環境資源的罪犯、起訴了近兩萬人。
負責人:會一查到底
生態環境部的一位負責人此前表示,清查排污口的工作要搞清楚“五個到底”: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裡排、到底誰在排、到底排什麼、到底排多少。按照部門要求,從本月開始,他們會用兩年時間摸清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佈,建立長江入河排污口名錄,並會開展相關監測。
夏青指出,為了確保行動能夠達到理想效果,政府最需要在溯源方面下功夫:
“(政府)先要排查,然後要監測,最後要溯源,而最難的是溯源。也就是說,知道(一個入河口)在排污,但是有多少個污染源從這個口排出去。因此,把所有的源頭查清楚是最難的。”
據悉,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動將首先在重慶和江蘇泰州開展歷時五個月左右的試點工作,並會在此後向其他省市層層推進。
文章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