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經過農業集體化和大躍進的中國爆發了餓殍遍野的大饑荒,導致上千萬人非正常死亡。中國官方對這段歷史持迴避態度,將這場非戰爭時期罕見的飢荒稱為“三年自然災害”。大饑荒爆發六十週年之際,一批關注中國大饑荒的人士呼籲中國當局正視這段歷史,建議在河南信陽或甘肅夾邊溝建立中國大饑荒紀念碑,為遇難者默哀,呼籲反思這段歷史,悼念死於大饑荒的千萬同胞。
專家學者經過研究指出,這場大饑荒並非天災,而是人禍,在大躍進的背景下,當局一方面過度徵糧,一方面封鎖消息禁止逃荒,加劇了這場飢荒,在河南信陽尤為突出。由於缺乏食物,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位於甘肅的夾邊溝農場,當時關押了三千多名右派,這些右派大部分死於飢餓和非人折磨,如今少數倖存者及後代悼念也被當局阻止。旅美作家王平和一些大饑荒倖存者時常在社交媒體上探討掩蓋大饑荒真相對社會道德風氣的惡劣影響,希望還原歷史,正本清源。
王平:1958年中國爆發大饑荒,到1962年基本結束,至少有3600萬同胞餓死。五年大饑荒,成為我們中國人心中最大的痛,永遠的痛。五年大饑荒開啟了我們中國撒謊文化,大規模、深入人心、無孔不入。至今60多年大家見怪不怪、無可奈何,欣然接受,從1958年開始流行虛報產量,當時水稻的產量虛報到畝產20萬斤,小麥畝產12萬斤,甚至還有一流的科學家發表文章支持這種觀念。到後來是餓死人不能說餓死,必須報病死。明明是5年大饑荒,說成“三年自然災害”。
我們幾個老同學在一起向政府通過一個公開信的形式提出所謂三個訴求,中國人民的三個訴求:第一,建立中國大饑荒紀念碑。碑的具體地址我們建議設在河南信陽,或是甘肅酒泉夾邊溝。第二,希望政府確立中國大饑荒紀念日。建議定在清明節。第三,解禁楊繼繩的著作《墓碑》。
那麼,60年前的死去的3600萬農民的生命有多重呢?通過建立大饑荒紀念碑,通過確立大饑荒紀念日,通過解禁楊繼繩的著作《墓碑》,我相信對中國的精神領域的建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會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楊繼繩:大饑荒嚴格說來是1958年冬天就開始(大饑荒)。58年的糧食很多很多,多的了不得。當時說畝產萬斤啊,畝產七萬斤啊,開玩笑的。毛澤東相信糧食多了怎麼辦的問題,多吃唄,要綜合利用糧食吧。所以老百姓以為糧食多了怎麼辦?農民就放開鬥壁就吃,吃兩個月以後,就放開鬥壁吃,甩開膀子乾。乾了兩個月就沒有糧食了。因為共產黨有的是糧食,所以吃完就沒有糧食了,到58年冬天就開始大饑荒,59年春天就大量餓死人。
王平:完了之後,事情都在完了之後,每次演講我提到大饑荒,幾乎每次下來的時候都會有個領導來找我說,王老師,餓死人的事就不要提了吧。我們這個年歲的人,50後、60後都是從大饑荒過來的,從小都有挨餓、吃不飽肚子的經歷,我們之所以活下來是因為我們碰巧是保城市,犧牲了農村。他們的死某種程度下幫助我們活了下來。我們活過來了,我們欠這3600萬農民一份良心帳,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的死。
中國大饑荒的零點在信陽,河南信陽1959年的春節前後短短四個月死了105萬人,非常非常驚人的數字,很多村莊全部死光了,絕戶屯就不用說了,成百上千家,絕戶的村莊,一個村莊全死完就不是小數。當時中央是派李先念去解決的,當時有個說法是李先念同志在西路軍那麼慘,死了那麼多人的情況下都沒有掉下眼淚,但是在信陽,李先念是雙淚長流。有個特別特別特殊的情況,信陽餓死人並不是沒有糧食,所有的倉庫都裝的滿滿的糧食。老百姓都餓死在倉庫的門口,都不起來造反,沒有人去搶倉庫。當然,實際那幾年其他各地搶糧食的情況還是很多,成幾十上百起都有。但是當時在信陽老百姓真是非常非常遵法守紀,沒有人,寧願餓死也不去搶糧食。
有一個作者叫楊顯惠老先生,他的書叫《夾邊溝紀實》,當時三千右派關在夾邊溝的一個勞改場,大饑荒之後,好像是餓死了兩千五百人,全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最後在裡面慘不忍睹,人吃人。很多人就吃了人肉活了下來的。特別特別慘。楊顯惠老先生每次跟別人講課都會是痛哭流涕。你可以想像一個80多歲的老先生傾注心血寫出這樣一本書,我們真的不會忘記……3600萬太多了,手拉手地球赤道可以整整齊齊,圍著地球赤道轉一圈, 3600萬人。
我不知道能不能邀請您,邀請所有碰巧看到這個視頻的華人、同胞、觀眾、聽眾,大家一起做一個36秒鐘的靜默,我們沒有仇,更沒有恨,沒有抱怨、沒有哀傷,我們不要求追究責任,我們不追求任何人的責任,因為大饑荒所有重大責任人都已經作古了,我們只要求承認3600萬人餓死的歷史事實。讓我們用真誠的祈禱來靜默這36秒鐘。36秒鐘,每一秒鐘代表100萬逝去的生命,代表我們對每一個逝去生命的感恩和緬懷。
文章來源:VOA